版权所有: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
重庆市垫江县桂溪街道北街116号
网站建设:讯迈科技
2月4日,正值农历正月初七,我院心血管内科收到了一面写有“ 医术精湛 手到病除”的锦旗。这面锦旗的背后,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——32岁的张先生(化名)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,经心血管内科主任张谦、副主任杨华明、医生伯好男及胸痛中心团队全力救治,最终转危为安,在春节团圆之际重获新生。
凌晨突发胸痛,绿色通道开启生命希望
1月29日(大年初一)凌晨四点半,张先生在熬夜聚会后突发剧烈胸痛,家属紧急拨打120将其送至我院急诊医学科,接诊医生迅速完成心电图及心梗三项检测,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,此时,患者已出现血压下降、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,随时可能发生死亡。
多学科联动,介入团队力挽狂澜
术前
术后
心血管内科值班医生伯好男接到通知后,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,患者立即绕行病房,介入团队迅速到位,尽管是春节假期,所有医护人员均在20分钟内全部到位,术中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前降支近段以远完全闭塞,介入团队果断实施球囊扩张、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溶栓并予以支架植入术,开通血管,血流恢复通畅。术后患者胸痛症状即刻缓解,生命体征趋于平稳。
精心护理助力康复,锦旗传递医患温情
术后,张先生转入心血管内科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,医护团队针对其年轻、血管病变严重的特点,制定了个体化康复方案,包括抗血小板治疗、心脏功能评估及健康宣教。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,患者恢复良好。2月4日,张先生家属特意送来锦旗,感慨道:“感谢医生护士们春节坚守岗位,是你们的专业和速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!”
年轻心梗敲响警钟,医生呼吁关注心血管健康
近年来急性心梗呈现年轻化趋势,与熬夜、高脂饮食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。医生提醒:“即使年轻群体也需警惕胸痛症状,一旦持续超过20分钟,应立即就医。每延误1分钟,心肌坏死风险成倍增加。” 春节期间因作息紊乱、情绪激动诱发心梗的病例尤为集中,建议公众保持规律生活,避免过度劳累。
胸痛中心建设显成效,为生命保驾护航
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我院胸痛中心的高效运作,胸痛中心通过优化救治流程、强化多学科协作,实现了“患者未到、信息先到”的快速响应模式,将急性心梗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的平均时间缩短至60分钟以内,达到国内先进水平,胸痛中心工作人员表示,团队将继续以“生命至上”为宗旨,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一面锦旗,承载着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感激,也彰显了医者在特殊时刻的使命担当。这场新春时节的“生命保卫战”,再次印证了“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”的救治真谛。
科室简介
心血管内科于2003年成立,2009年评为县级重点学科,2018年评为重庆市重点专科,区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,2018年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联合共建“心衰中心”,2018年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心内科联合共建“高血压中心”,2019年12月成功创建中国胸痛中心,2019年与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联合共建“房颤中心”,2021年成为垫江县心血管疾病质控中心,;年门诊人次4万余次,年住院人次4千余人,年手术台次近一千台。
科室现有病床117张,CCU床位10张。科室医疗设备先进,拥有主动脉球囊反搏仪、心脏射频消融仪,以及除颤仪、心电监护仪等设备,医院配备DSA机,能全天候为患者提供急救服务,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。
科室还拥有一支专业的医护人员队伍。医师15名,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,副主任医师3名,主治医师9人,住院医师3人;护理人员29名,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,主管护师15名,护师12名。医护人员均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,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抢救设备,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。
科室常规开展心血管内科常见病,多发病的规范化治疗,能独立开展各类心脏介入诊治。包括:急诊及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、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、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等先进诊疗技术。科室常规开展心脏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治疗,如:动态心电、动态血压、快速心衰、心损标志物监测、6分钟步行实验等检查。
心血管内科收治病人范围,包括各种结构性心脏病、高血压、心力衰竭、冠心病、心律失常等患者,救治辐射面积广,具有极强的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。
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基础设施、医疗设备、医护人员配置、医疗技术、收治病人指征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均具备较高水平,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、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。